供应商管理是企业运营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在许多企业,供应商管理归口在质量部门,把它作为质量体系建设中重要内容。供应商管理涉及从供应商选择、评估到合同管理、风险控制等多个方面。
“供应商选择”的尽职调查是供应链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确保供应商在法律、财务、运营、环境和社会责任等方面符合企业的合规要求。企业法律顾问是企业防控抵御风险的专业力量,介入“供应商选择”是当然职责。
供应商进行法律尽职调查的要点:
一、“供应商选择”法律尽职调查的目标
法律尽职调查的主要目标是识别和评估供应商在法律、合规和运营方面可能存在的风险,确保供应商的经营活动符合法律法规和适应企业的合规要求。
二、法律尽职调查的流程
1.
准备阶段:
确定调查范围和重点:根据供应商的业务性质和风险水平,确定尽职调查的具体内容和重点。
制定尽职调查清单:列出需要供应商提供的文件和信息清单。
2.
实施阶段:
资料收集与审查:收集供应商提供的文件和信息,进行详细审查。
现场访谈与核查:对供应商进行现场访谈,核实其运营情况和管理措施。
外部调查:通过第三方机构或公开渠道,对供应商进行背景调查。
3.
评估与报告阶段:
风险评估:根据调查结果,评估供应商的法律风险水平。
尽职调查报告:撰写详细的尽职调查报告,提出风险评估结论和建议。
三、法律尽职调查的主要内容
1. 企业基本情况:
法人经营许可:核实供应商的营业执照、公司章程、公司治理结构等,确认其经营范围和合法性、合规性。
关键人员信息:调查供应商的高管及董事会成员的背景和声誉。
2.
内部政策与程序:
制度建设管理:制度管理是否完善,必要的规章制度是否齐备。是否建立了完备的工艺文件管理、质量管理、标准化管理、档案管理制度。
风险管理:是否具备风险管理体系,风险、内控、合规、法务工作是否正常。
数据安全管理:是否拥有网络安全保险系统;评估网络安全防护能力,确保其能够保护企业数据;核实供应商是否遵守数据保护法规。
3.
法律合规性:
资质与许可:确认供应商是否具备从事其业务所需的全部资质和许可。
劳动管理:核实供应商是否遵守劳动法规,是否依法按期发放薪酬、缴纳社会保险,规范实施劳动保护;是否存在强迫劳动、童工等问题。
合同合规性:调查合同管理状况;重大合同(包括供应合同、采购合同、销售合同等)的客户构成、履约情况。
知识产权:调查是否建立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现有知识产权权属是否清晰,管理是否合法、合规;现有知识产权、技术诀窍是否具有良好的保护状态。
诉讼与监管记录:调查是否存在未决诉讼、仲裁或行政处罚记录;已决诉讼、仲裁的执行情况。
4.
财务与税务合规性:
财务状况:审查供应商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了解供应商的主要资产结构,评估其运营能力;调查其贷款和其他负债记录,评估其财务稳定性和偿债能力。
税务合规性:核实供应商的税务登记、纳税记录,确保其不存在税务违规行为,或违规行为在本企业的容忍范围之内。
5.
产品合规性:
技术状况:调查技术开发、应用过程中,是否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存在技术应用过程中的侵权情况。
产品生产状况:调查产品生产过程的劳动组织、质量要求、检测手段、包装、储运是否都满足法律法规和合作方的要求;产品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委托(定制)生产的产品能达到委托方(定制方的要求)。
6.环境、社会与治理(ESG)合规性:
环境合规性:评估供应商的环境管理措施,日常经营是否符合环境保护、健康安全、劳工标准等法律法规。
社会责任:评估供应商在社会责任方面的表现,如社区关系、公益事业等。
负面新闻与社交媒体监控:搜索供应商的负面客户投诉、新闻报道、社交媒体负面的评论,关注潜在风险信号。
四、法律尽职调查的注意事项
1. 在调查过程中,应当与供应商保持良好沟通,确保其配合尽职调查工作。
2.
在调查过程中,应当与财务、经营管理等业务部门协作,共同评估供应商的综合风险。
通过系统的法律尽职调查,可以有效识别和降低与供应商合作的法律风险,提升供应链的合规性和可持续性。
本文只是就“供应商选择”的“法律性尽职调查”提出了实用性要点。在“供应商选择”过程中,还应当有“财务尽职调查”、“技术性尽职调查”“经营尽职调查”“市场尽职调查”与“法律性尽职调查”共同配合,才能管控好“供应商选择”的风险。
该内容可能有会员内容,需要登录查看全文,点击
这里在顶部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