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法律风险管理网

用户名:  密码:       忘记密码   会员须知

86-10-51261126

当前位置: 首页 案例聚焦 公司治理

顺驰公司案例分析

2008/12/19 字体: 来源: 作者:

    2006年9月5日对于孙宏斌来说是一个不寻常的日子,作为顺驰公司的创始人,这一天他以12.8亿元的价格出让了顺驰55%的股权,失去了对顺驰的绝对控制权。签约仪式上他对香港路劲基建公司董事长单伟豹先生说,你买了一个便宜货。12.8亿在孙宏斌看来太便宜了,顺驰当年在北京大兴的一块地就花了9.05亿,而到他出让股份的时候顺驰已经在全国有土地储备740万平米,市值超过150亿元。而随后发生的更让孙宏斌高兴不起来,2007年1月26日,路劲再次与孙宏斌达成协议,继续注资9亿元,拿下顺驰94.7%的股权,孙宏斌只持有顺驰5.3%的股权,彻底沦落为小股东。为什么一个全国性房地产公司如此低价易主?

   让我们先来看看顺驰的发家史:

   1994年3月,孙宏斌怀揣着柳传志借给他的50万元,到天津创办顺驰房地产销售代理公司。

   1995年初,顺驰与联想一起投资开发香榭里小区。

   2000年8月,顺驰击败众多对手,以1.72亿元的价格一举拿下天津的两个热门地块,轰动津门。

   从2000年到2003年,顺驰在天津相继开出了60家连锁店,几乎覆盖了整个天津市场,还办起了中国第一个基于互联网的房产服务网www.tjhouse.com。顺驰在房产推荐及客户资源的开发上,遥遥领先于同行。

    到2002年底,快速成长中的顺驰在天津累计开发了30个项目,建筑面积达数百万平方米,占到天津全市房产总开发量的20%。

    2003年7月,孙宏斌在中城房网的一次论坛上当面挑战王石:“我们的中长期战略是要做全国第一,也就是要超过在座诸位,包括王总。”

    2003年7月,顺驰召开蟒山会议,开始实行全国化战略。

    2003年12月8日,顺驰进军北京,以9.05亿元拿下大兴区黄村卫星城北区一号地。

    从2003年9月到2004年8月间,顺驰旋风般地跑马全国,共购进10多块土地,建筑面积将近1000万平方米,获得“天价制造者”的雅号。2003年,顺驰实现销售额45亿元。

    从2004年3月到5月之间,国家推出了一系列严厉的调控措施,房地产业的冬天突然降临。5月3日,顺驰召开领导团队会议,紧急下令停止拿地。

    2004年8月7日,海南博鳌举办全国房地产论坛,王石点名评论顺驰:“这种黑马其实是一种破坏行业竞争规则的害群之马。”

    2004年11月,顺驰的香港上市计划搁浅。

    2005年10月,顺驰与美国投资银行摩根的私募谈判流产。顺驰进行大规模的人员调整,裁员20%。

    2006年初,媒体曝光,顺驰拖欠的土地费用加上银行贷款余额,总数估计高达46亿元。

    2006年9月5日,顺驰与香港路劲基建公司签署了股权转让协议。孙宏斌以12.8亿元的代价,出让了55%的股权,并基本失去了对顺驰的控制权。转而他专心于一家名叫融创集团(SUAC)的工作经营。

    2007年1月26日,路劲基建宣布收购孙宏斌手中的剩余股权,总持股增至94.7%。

    在以上记录中,不难发现蟒山会议是一个转折点,在此之前顺驰只是一个天津的地方性房地产公司,而这次会议确定了全国扩张战略。此后,顺驰迅速成为地产界的一匹黑马,2003年实现销售收入45亿,2004年就接近100亿,号称全国第一,孙宏斌更是喊出了三年后实现1000亿销售收入的惊人口号。

    无疑在这段时间里顺驰是一家快速扩张的公司,但是快速扩张并没有让其最终成为中国房地产市场的领导者,反而低价易主。在当前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时期,有太多的机会让企业快速扩张,在这样的机会面前,应该注意什么?如何防止快速扩张变成快速死亡?本文试图以顺驰为例进行分析,希望能够抽象出一些快速扩张企业的风险特点。

    1.顺驰的战略风险分析

    1.1  顺驰扩张模式介绍

    地产行业是一个高投入、慢产出的行业,由于土地开发和房屋建设需要一定的周期,所以资金的周转速度较慢,而顺驰的方法有别于此,如下图所示:

    在几个关键时间点里,一旦与政府达成协议,支付土地款项的时间就不易改变,顺驰所能控制的就是新楼开盘时间和支付供应商款项的时间,他们尽量缩短从拿地到新楼开盘的销售时间,而尽量拖延支付供应商的款项。一旦新楼开盘上市,用迅速回笼的售楼收入来支付剩余的款项,所以顺驰拿地的原则是:付款方式比价格更重要。支持这种运作方式的理由是顺驰管理层对未来的两个假设:

    1、房地产市场不会衰落,土地价格将不断飙升,现在的“高价”就是日后的廉价;

    2、在第一次付出土地款项到付土地尾款的时间段内,消费者能够接受由于土地价格上升而带来的房价上升。

    这两条假设同时受到国家宏观政策的影响,如果由于政策而使得假设不成立了,顺驰的战略扩张就会陷入困境。如果拿今天的标准来衡量,不能不说顺驰管理层具备了独到的战略眼光,在其他地产商对土地“招拍挂”犹豫不决时,他们已经看到了未来的市场走向。对于利用土地付款时间差进行房地产开发运作,不是顺驰的专利,但是像顺驰用的如此彻底、大胆,并用来急速扩张的,在中国房地产行业绝对是个先例。如果跳出这一行业,我们倒不难发现这种方式的成功者,IT行业的戴尔就是其中之一。利用较低的产品利润率,迅速抢占市场,利用供应链的优势,加速资金周转速度,戴尔这一成功模式被许多人所熟知,但是顺驰的这种模式真的就像戴尔吗?

     1.2  顺驰扩张模式分析

    我们先用杜邦分析来仔细探讨这一模式。

    当企业快速扩张时期,资产也快速膨胀,根据会计学基本公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其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也需要膨胀。无论对于潜在的债权人还是股东,对企业现在和未来的利润率都会关心,没有一个良好的财务状况,想要拿到钱是不容易的。

    对净资产收益率进行分解得到总资产收益率和权益乘数,权益乘数反映的是一个公司利用财务杠杆的能力。在顺驰扩张的时期,我们相信这个数值不会很低,因为顺驰没有在快速扩张期引入股权投资,大部分靠负债,但这一数值较高是中国房地产行业比较普遍的现象,只是顺驰更极端一些。总资产收益率进一步分解得到的销售净利润率和总资产周转率是集中反映了企业的运营情况,这两个指标首先受到企业战略选择的制约,按照一般逻辑来说,它们互相牵制。如果产品的利润率上升了,资产周转率就会下降,而利润率下降了,周转率会上升。正像俗语“薄利多销”,如果一家公司选择的是规模化战略,管理层就应该致力于提高资产周转速度,通过提高周转率来影响总资产收益率和净资产收益率。而如果选择了差异化战略,管理层应该致力于打造产品精品,获得价格优势,提高利润率,但这势必就会降低资产周转率。

    如果按照这个逻辑分析,顺驰的扩张模式就会有先天的不足,顺驰希望用时间差来抵消扩张资金的不足,也就是要加快资金回笼、加快周转速度,但是为了拿到地块,顺驰又不惜高价竞标,这样在产品成本上它就要超过其他竞争对手,可能造成日后自己的房价偏高,而价格高却是差异化战略实施才能出现的结果,顺驰所期望的高资产周转率很可能因为房价高而落空,这是自相矛盾的。

    以顺驰在北京的第一个项目顺驰领海为例,当其他参与者认为6亿比较合理的时候,顺驰用9.05亿拿下了这块地。这样折算下来,每平米的房价成本已经超过5000元,业界普遍预计顺驰的售价将超过每平米6000元。6个月——顺驰以惊人速度完成了一期开发,开盘销售均价6000元,这可能是顺驰能够平抑自己拿地成本的最低售价了,但是当时附近的翡翠城别墅不过才5000出头,非常具有讽刺意义的是顺驰领海的价格反而刺激了翡翠城的销售。

    按照目前的市场价格来看,当时的每平米6000元是相当低廉。一方面顺驰的资产日后确实能够升值,这是管理层的战略眼光,而另一方面,这种升值需要时间来释放,而顺驰的扩张模式不允许他们等到升值的那一刻,这是顺驰扩张模式里面又一个自相矛盾的地方。先天战略的不足,再加上2004年宏观政策的突然变化,顺驰不可能再继续按照这个模式支撑下去。

    1.3  顺驰、碧桂园之对比

    对 该内容可能有会员内容,需要登录查看全文,点击这里在顶部登录

Copyright @2024 北京赛尼尔风险管理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08011004号
电子邮件:snr5151@139.com/peixun@senior-rm.com QQ群:149389907 联系方法:86-10-5126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