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法律风险管理网

用户名:  密码:       忘记密码   会员须知

86-10-51261126

政策速递|加快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2019/2/22 字体: 来源:光飞政策服务平台 作者:gzguangfei

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对《广州市加快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征求社会公众意见的公告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推动我市“中国软件名城”建设提质升级,加快我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促进我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带动广州经济社会发展,我局组织制定了《广州市加快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详见附件)。根据《广州市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规定》(广州市人民政府令第52号),现对《实施意见》公开征求社会公众意见。
同时,根据《国务院关于在市场体系建设中建立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意见》(国发〔201634号)、《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实施细则(暂行)》(发改价监〔20171849号)等有关规定,现对《实施意见》是否存在违反市场准入与退出标准、违反商品要素自由流通标准、违反影响生产经营成本标准、违反影响生产经营行为标准及兜底条款的情形一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社会公众对《实施意见》提出建议和意见(含公平竞争审查意见)的,请以书面形式提交。以个人名义提出意见或建议,需注明所在单位(无单位可不写)、职务职称(无单位可不写)、联系地址及电话,并签署姓名;以单位名义提出意见或建议,需注明联系人及电话,并加盖单位公章。
公开征求意见时间10天(自2019222日—33日),联系方式: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信息产业处。
1.邮箱:lianghz@gz.gov.cn 
2.电话:83757085
3.通讯地址:越秀区府前路2号府前大厦402室,邮编:510030

附件:《广州市加快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19
221 



广州市加快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

的实施意见(修改稿)

 

为进一步推动我市“中国软件名城”建设提质升级,加快我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促进我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带动广州经济社会发展,现结合我市实际,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本意见所指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包括:软件产品、信息技术服务、基础软件、嵌入式系统软件,以及人工智能、区块链、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混合现实)、量子计算等涉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领域的产业。

(一)总体思路

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以提质升级广州“中国软件名城”为抓手,以建设新型软件产业示范基地为突破口,大力培育和发展一批名企、名品、名区、名园、名人,提升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创新力和竞争力,促进传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进一步促进广州经济社会的发展。

(二)发展目标

争取到2020年,提质升级“中国软件名城”,实现6个方面的目标:

—“名城”产业总体规模取得新突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达4200亿元。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年均增长13%以上,对经济转型发展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

—“名企”培育取得新成效。全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总数超过2500家。培育一批国际影响力大、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形成一批创新活跃、发展潜力大的中小企业。

    —“名园名区”建设呈现新格局。力争建成3个综合条件位居国内前列的软件产业名园(区)。谋划建设“工业和信息化部广州市共建软件产业示范基地”,积极推进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黄埔区“区块链产业特色软件名城示范区”、天河软件价值创新园区、天河智谷片区、天河“互联网+”小镇、金融城东区数字文化出口基地、思科(广州)智慧城、拓思软件园、黄金围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产业园的建设。鼓励各区依托自身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积极建设特色软件产业园区,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协同发展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产业空间新布局。

—“名人”汇聚形成新力量。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从业人员总数超过30万人。大力落实高素质人才引进政策,完善人才相关政策体系,创造宜业宜居的配套生活环境,加大引进软件产业高端人才力度,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培训机构和龙头企业,开展各层次从业人员的技能培训,逐步形成力量充沛、结构合理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名品”影响力得到新提升。细分领域市场份额居先的优秀软件产品超过50个。积极引导本地软件企业加强核心技术的研发,持续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大力拓展国内外市场,打造一批具核心竞争力的优秀软件品牌,提升我市软件产品影响力。

—“名城”国际化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海外分支机构达50家。加强跨国跨地区优势创新资源的对接,加快提升产业“引进来”合作层次和“走出去”发展水平,鼓励龙头企业布局海外运营机构、研发中心,建设服务体系,国际产业合作不断深化,全市服务外包企业数突破1800家。

二、明确产业发展重点

    按照软件产品、软件服务和嵌入式系统三大产业方向的发展要求,突出发展基础软件、工业软件、数字媒体、信息服务、软件外包五大产业集群。

(一)基础软件产业集群。探索发展国产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办公套件、信息安全等基础软件,争取实现核心基础技术突破,建立安全可靠基础软件产品体系。推进面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的安全可靠基础软件平台的产业化。鼓励企业研发虚拟资源调度、数据存储处理、大规模并行分析等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以及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区块链等技术。推动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知识图谱、生物特征识别、新型人机交互、自然语言理解、类脑智能等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

(二)工业软件产业集群。发展面向工业行业应用需求的操作系统、智能硬件轻量级操作系统、智能成套装备嵌入式实时工业操作系统、工业实时数据库,发展汽车电子、通信产品、家电产品等嵌入式软件。推动软件在汽车、轨道交通、能源、电子信息、材料、医药等领域的广泛应用。重点发展MES(制造执行系统)、SCADA(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等生产控制软件。普及CAD(计算机辅助设计)、PLM(产品生命周期管理)、SCM(供应链管理)等软件系统在工业企业的应用。

(三)数字内容产业集群。发展面向视频、网络、手机等多种终端的互动娱乐、数字动漫、音乐影视、创意设计等数字内容产品。鼓励数字媒体研发工具、测试、模拟仿真等软件平台的开发和服务。发展移动互联网入口平台和内容聚合平台,全面构建网络、终端、应用、内容产业链,拉动信息消费,培育新型网络经济模式。

(四)信息服务产业集群。面向政务、社会管理、产业发展、民生各领域,发展信息系统设计、集成、运维和数据服务等业务。重点发展云计算服务,鼓励政务云、工业云、医疗云等各种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发展。推动面向应用的数据交换共享平台和大数据服务平台建设。重点发展物联网服务,支持数据分析挖掘、传感器网智能管理等相关软件研发,以及M2M(机联网)网络服务、物联网运营支撑等平台运营。发展智慧物流、智慧交通、智慧环保、智慧旅游等。

(五)软件外包产业集群。发展软件开发、软件测试、系统租赁、系统托管等信息技术外包业务。积极拓展外包业务领域,发展业务流程管理、研发服务、知识产权服务等外包业务,促进外包服务向价值链高端发展。鼓励软件企业承接全球离岸软件外包业务。推动云计算环境下软件外包模式创新。

三、实施路径

(一)促进名城软件核心竞争力提升。

1.促进首版次软件应用。编制广州市首版次软件创新与推广应用指导目录,引导软件企业在关键共性软件技术领域加强基础性创新,在重点行业信息化领域加强软件功能创新和模式创新,鼓励新业态和新应用,引导有关行业应用先进适用的首版次高端软件。支持首版次软件创新与示范应用,推动软件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的融合进一步深化,在关键领域、重点行业逐步实现软件系统国产化,构筑经济社会发展新优势和新动能。

2.加强软件核心技术攻关。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在基础软件、操作系统、工业软件等多个领域开展技术攻关,围绕产业链关键环节,构建核心技术体系,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应用为导向、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产业创新体系,打造国产基础软件产业竞争力。

3.加快软件新技术产业化。大力支持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集成电路设计等新兴软件技术和系统的研发,结合各重点行业领域发展行业应用软件及系统集成方案,推动软件技术向传统产业渗透,加速业务重构,优化业务流程,进一步提升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促进传统企业转型升级。加快信息技术服务创新,发展医疗、教育、文化、娱乐、传媒、社交、生活等多维信息消费,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大力培育名企名品。

4.发展优秀软件名企。依托优势企业和高成长性企业,每年实施软件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推动技术含金量高、带动作用大、示范性强的软件成果产业化,促进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依托行业组织,实施广州软件名企培育工程,研究制定软件名企的筛选标准,认定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掌握核心关键技术、引领行业发展的软件名企。推动企业加快上市,为企业上市提供辅导和相关支持,增强企业融资竞争力。

5.培育优质软件名品。积极倡导保护软件知识产权,推动企业建立和完善专利、商标、版权、著作权和商业秘密的保护制度,大力推广正版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产品,坚决打击盗版行为,规范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市场秩序,加快创建一批国际或国内知名品牌,提升广州软件知名度。

6.提升软件企业能力资质。鼓励软件企业进行CMM/CMMI(能力成熟度模型/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等国际资质认证,不断提高软件开发和生产能力。支持软件企业加大创新投入、拓展国内外市场,扩大产业规模、开创自有软件产品品牌,提升企业整体影响力,成为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软件企业。(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配合单位:市科技局、商务局)

(三)完善产业空间布局,建设“名园名区”。

7.全力打造全国软件产业示范基地。规划部市共建国家级软件产业基地,发挥工业和信息化部及其部属机构的资源,聚焦基础软件、核心工业软件等制约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和发展短板,吸引和集聚多维创新要素与全国顶尖科研力量,吸引1-2家龙头企业、会同部属相关单位共建基础软件研发中心、专科高校、软件产业学院等,聚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和软件人才,形成广州软件产业新集群和人才集散地,引领广州市软件产业高端化演进。

8.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园区。推进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建设,加快已落地项目建设进度,力促项目尽快取得新成效,将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打造成为南方软件企业总部经济区。支持黄埔区发展区块链产业,不断推进区块链特色软件名城示范区创建工作,建成以广州区块链国际创新中心及湾区数字经济创新中心为核心的中国区块链数字经济创新区。支持番禺区发展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产业,以思科科技创新业务总部为龙头构建智慧城市样板。加快推进白云区黄金围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产业园建设,引导云计算、大数据产业到园区集聚。规划建设白云物联网产业集聚区,打造物联网研发、成果孵化基地和产品制造基地。支持南沙区建设人工智能产业园、花都区建设中国电科华南电子信息产业园,锻造各区软件产业新的竞争力。

9.提质增效传统软件产业园区。鼓励天河软件园、广东拓思软件园、黄花岗科技园等传统产业园区,充分利用城市更新契机,改造园区环境和旧有建筑,重新规划引导主导产业的集聚发展。进一步完善公共交通等公共配套设施,加强园区周边绿化,整治周边生活环境,加强周边治安管理,打造时尚年轻的创新创业环境,吸引年轻人集聚,实现园区提质增效,提高园区产能输出。

(四)名人专才汇聚行动。

10.引进高端人才。贯彻落实国家、省市人才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高层次人才来穗投资创业或工作,加大技术研发等高端人才的引进力度,对符合条件的高端人才,在人才引进、住房保障、薪酬奖励、子女教育、汽车购买指标等多方面给予政策支持,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注入人才新力量。

11.培养专业人才。以我市软件基地(园区)、高等院校、大型企业为依托,与国内外知名的教育培训机构密切合作,以满足企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建立完善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人才培养、培训网络体系,大规模培训适用型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专业人员,不断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输送人才。

12.优化人才环境。全面梳理各级人才政策,加大人才项目实施力度。进一步落实减证便民措施,提高引进人才的工作效率。加大人才政策宣贯力度,开展形式多样、生动丰富、深入人心的政策推介活动,做到政策到企,政策到校,扩大人才政策的社会影响力。

(五)推动“软件名城”走向国际化。

13.加快软件“走出去”步伐。把握“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战略实施机遇,布局海外业务,主动输出广州软件技术及服务。支持龙头企业开办海外分支机构,建立海外运营机构、研发中心和服务体系,开展跨国并购等业务,提高国际市场拓展能力。鼓励发展信息技术服务外包业务,加快软件产品和信息技术服务出口,打造国际软件品牌。鼓励发展信息技术服务外包业务,加快软件产品、数字文化、信息技术服务出口,打造国际软件品牌。

14.提高软件国际化服务支撑能力。建立和完善产业国际化发展政策服务体系,支持行业协会、商会、产业联盟发挥中介组织的作用,为企业国际化发展提供市场化、社会化服务,提升企业国际化发展水平。

四、加大对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政策支持

(一)促进软件产业园区的建设与发展。

1.基金支持。市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基金重点支持龙头企业引进产业链相关企业进驻园区,支持龙头企业采取兼并、收购、联合、参股、增资扩产等方式发展壮大。

2.资金重点支持。对新获国家级软件产业基地称号的园区,纳入我市价值创新园区体系,连续3年,每年给予园区1亿元资金扶持,由园区运营公司参照价值创新园区体系的管理办法使用,可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园区内企业房租补贴等。

3.园区内企业房租补贴。落户国家软件产业示范基地的企业进行房租补贴。对租赁办公用房的连续3年按房租总额的一定比例给予补贴;对购置园区内办公自用房的给予不超过购房价款5%的一次性购房扶持。

(二)支持企业落户。

4.用地支持。优先保障重点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项目生产用地,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可以划拨方式供应,属于营利性科研设计用地的,出让起始价格按照不低于相应地段办公用途市场评估地价的50%拟定,属于工业用地的,出让起始价格按工业用途市场评估地价为基础综合拟定。

5.对总部企业的综合支持。对于新引进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总部企业,根据经济贡献情况、落户年限、注册资本等不同情况,自认定年度起,连续3年每年给予500万元、1000万元、2000万元、5000万元等不同档次的奖励。对总部企业并购重组国内外上市公司并将其迁回我市的,一次性给予1000万元并购重组奖励。对上一年度在我市纳税总额不低于1亿元,在我市无自有办公用房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总部企业,按程序批准后,可以独立或联合建设总部办公大楼。

6.对重大项目一事一议。对落户我市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产业重大项目,市区联动采取“一项目一议”等方式,集中财政、金融、土地、科技等资源给予重点支持。

(三)促进企业做大做强。

7.研发与产业化支持。每年在广州市“中国制造2025”产业发展资金中,设立“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资金专题”,重点支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技术研发、应用推广、企业发展、人才集聚、园区建设、重大活动等。对获得竞争性扶持的项目,最高扶持金额不超过500万元。

8.首版次奖励。对企业首次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领先的技术和市场优势且尚未取得重大市场销售业绩的高端软件产品,对首年度产品销售收入的30%给予补贴,单个项目最高补贴不超过500万元。

9.支持基础软件。对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中间件等基础软件研发给予支持,根据项目推进情况,每年给予不超过项目新增投资30%、最高扶持金额不超过500万元的资助,连续资助不超过3年。在党政机关推广使用国产办公自动化软硬件系统,促进基础软件的国产化进程,对国产办公自动化软硬件系统集成重大项目,给予资金支持。

(四)优化人才环境。

10.奖励龙头企业中高管人员。对年工资薪金应税收入60万元以上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总部企业中高级管理人员每年给予一定数额的资金奖励。

11.奖励产业高端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在‘1+4’人才政策项目中,每年奖励一批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高端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按不超过其上一年度对我市发展作出贡献的一定比例给予薪酬补贴,最高每人150 万元。

12. 建设“人才公寓”。在部市共建广州市软件产业示范基地建设1-3栋软件“人才公寓”,加速人才集聚。鼓励在天河、黄埔、海珠、番禺等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密集区域,有条件的区政府规划建设一批人才公寓,优先分配给软件从业人员。

13. 人才公租房保障。将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列入整体租赁新就业无房职工公租房的优先配租单位范围,鼓励符合条件的软件和信息技术人才按规定申请公租房保障。(五)提升广州“中国软件名城”显示度。

14.评选10大名企。评选“广州中国软件名城10大名企”。鼓励市相关行业组织每年根据企业对经济社会的发展贡献、发展潜力、创新力等多方面进行评定,评选10家重点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授予“广州中国软件名城十大名企”称号。

15.评选10大名人。评选“广州中国软件名城10位名人”。鼓励市相关行业组织每年根据企业家在行业、社会的影响力,以及所在企业对广州经济的贡献程度,遴选10位优秀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家,授予“广州中国软件名城10位名人”称号。

16.评选50名品。评选“广州中国软件名城50名品”。鼓励市相关行业组织每年根据软件产品的销售业绩和市场成熟度,评选50个广州市名牌软件产品,授予“广州中国软件名城50名品”称号。

17.鼓励企业走出去。对我市有关部门组织企业参加CES消费电子展、中国国际软件博览会,以及国家工信部和广东省工信厅主办或指导的重大产业专业展会,对参展企业给予展位费不低于80%的补助,对组展机构给予展位费总额不超过20%的组织管理费补助,承担与活动直接相关的广告宣传等费用。

五、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在广州市IAB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下成立“广州中国软件名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各相关单位组成,研究解决产业发展重大事项,协调解决政策落实、资金安排等,统筹建设部市合作共建软件产业基地。日常工作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承担。

(二)强化统计监测。进一步加强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行业统计工作,建立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统计监测网络,建立科学客观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运行监测体系和工作制度,客观评价和引导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发展。

()加强企业服务。进一步增强主动服务企业的意识,加强与企业的联系,根据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提供相应的服务。做好各级各项产业扶持政策的宣贯与落实,提高服务质量。

(四)加大产业宣传力度。充分利用传统传媒和各种新传媒,宣传我市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新理念、新规划和新成就,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氛围。积极参与海内外相关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展览会,推介我市产业发展环境,进行政策、园区和企业的多方面宣传,扩大广州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影响力。

(五)加强信息安全保护。完善城市信息安全综合保障体系,落实风险评估、等级保护、安全审查等监管制度,强化对基础网络安全、重要网站和信息系统安全等的监管,研究制定适应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发展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加强网络空间综合治理,提高全社会网络安全技能和意识,营造安全可信的网络环境。

(六)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全光网城市建设工程,按照新国标进行光纤工程建设和改造,尽快实现光纤和无线通信城乡全覆盖,实现4G(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信号全覆盖,实现5G(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商用,推动NB-IOT(窄带物联网)快速发展。全市新建一批4G基站、5G基站、物联网NB-IOT基站和铁塔站。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障,确保信息基础设施安全可靠,稳定运行。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该内容可能有会员内容,需要登录查看全文,点击这里在顶部登录
关于我们 | 产品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赛尼尔法律声明 | 研究成果 |

Copyright @2024 北京赛尼尔风险管理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08011004号
电子邮件:snr5151@139.com/peixun@senior-rm.com QQ群:149389907 联系方法:86-10-5126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