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法律风险管理网

用户名:  密码:       忘记密码   会员须知

86-10-51261126

银行卡风险的形成及预防

2010/10/11 字体: 来源: 作者:

  逐步完善银行卡产业的法律法规体系,使之与银行卡产业发展相匹配。建立健全银行卡风险监管指标体系。健全发卡行内控制度,完善银行卡发卡模式。全力推进银行卡风险管理技术的创新。

  2009年,中国银行卡发卡量超过20亿张,银行卡消费额占同期社会商品零售的比重已经达到32%。中国银行卡产业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但同时,银行卡安全问题也随之出现。各类银行卡风险案件的迅速上升使得加强银行卡风险管理尤为紧迫。

  加强对银行卡的风险管理

  银行卡风险贯穿于银行卡业务的各个环节,涉及发卡银行、特约商户和持卡人等诸多方面。目前,信用风险、欺诈风险以及收单风险中的信用卡违规套现是主要表现形式。

  从银行卡风险防范的外部环境看,风险管理法制不健全、联合风险防范机制执行力有待提高等现实问题制约了风险管理的有效性。一是银行卡的相关法律规范亟须健全。从整体来看,银行卡业务的相关法律法规与其风险管理需要不匹配,仍显滞后。1999年制定的《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已不能适应银行卡业务发展的新形势,亟须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系统的银行卡法律规范。二是银行卡风险信息共享系统等风险管理体系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三是联合防范机制的常规化和动态化还需加强。

  从银行内部风险防范机制看,风险预防意识不强,制度和管理不到位,技术标准落后是风险上升的主要原因。一是风险防范意识不到位。国内多数发卡行及收单行对风险防范的认识存在误区,认为严格的风险管理会影响创利水平,普遍存在重规模扩张、轻风险管理的现象。二是风险管理内控制度存在缺陷。银行卡风险管理工作未能从全局角度出发,建立覆盖信用卡整个业务流程的风险预防体系。三是技术更新不及时是银行卡风险频发的主要因素。

  国外银行卡发展经验借鉴

  美国是世界上信用卡产业最为发达的国家。从美国信用卡经营机构的实践来看,在信用卡各项业务职能中,有三个方面尤为重要。一是成立与运行全面营销策略为基础的市场部门。二是严格的信贷风险管理。从客户的贷前筛选、信贷额度批准再到利润风险监控,所有环节都实现标准化、批量化、自动化,有利于保证审与批准的客观和一致性。三是强有力的客户服务与催收运作机制。这表明美国信用卡发卡机构始终把风险管理放在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这也是美国信用卡行业长期繁荣发展原因之一。

  从美国信用卡行业发展历史看,有以下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一是建立健全的信用卡法律体系并且严格实施。包括《信用控制法》、《公平信用报告法》、《公平催收作业法》、《平等信用机会法》、《信用卡发行法》等16部法律。美国信用卡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正是这一系列与社会信用建设相关的详尽法律制度和规范。二是金融机构或者发卡机构存在独立的风险管理体系。三是处于一个健康的信用社会,形成成熟的信用文化。四是信用卡机构独立经营、独立核算。

  韩国信用卡行业虽然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后迅速繁荣发展,而近年来却出现巨额亏损,其经验教训主要有:一是不可只看到信用卡业务潜在的高收益而忽略其高风险的性质。二是在信用卡发卡数量不断增加的同时,发卡机构一定要加强风险管理。三是信用卡行业发展要着重注意由于经济周期带来的系统性风险。四是政府在信用卡行业发展过程中要扮演适当角色,即促进产业发展和规范风险管理二者同等重要。五是韩国信用卡迅速普及的同时,社会个人征信体系并没有快速建立和健全。没有社会个征体系“天然屏障”的保护,韩国的信用卡公司在风险管理时显得无计可施。

  完善银行卡风险管理

  借鉴美韩等国家信用卡发展经验,当前中国银行卡风险管理的原则应当是从风险管理的技术和制度层面进行创新,以尽可能少的风险管理成本取得业务发展,并获取最大的社会效益。

  一是逐步完善银行卡产业的法律法规体系,真正发挥联合风险防范机制的作用,使之与银行卡产业的发展相匹配。建议将发卡银行及时申报不良信息作为法律规范,不及时申报将追究相关责任。督促银行卡相关各方建立起风险防范日常工作流程。尽快确立账户信息泄漏责任及欺诈损失的承担及补偿原则、方式及标准,行业主管部门应对发卡机构的发卡、收单各环节的账户信息安全管理的检查形成一种常规制度。研究建立银行卡第三方服务机构的账户信息安全认证制度。尽快推出网上清算系统,并对网上交易实行实名制。提高个人征信系统在银行卡风险防范中的利用率,研究推出不良持卡人和不良商户的黑名单制。

  二是加强监管,建立健全银行卡风险监管指标体系。建议参照国际银行卡监管法的先进经验,修改我国对信用卡风险认定的标准;尽快建立与一般工商企业贷款、其他个人资产业务类似的风险监管指标体系;建立银行卡风险案件的报备、预警制度。完善银行卡监管指标体系,在联网通用的发展指标基础之上,充实银行卡信用风险、欺诈风险等风险监控指标,为准确衡量并预测各行的风险状况提供判断标准。

  三是统一管理受理方风险,支持受理市场的深度开发。

  四是健全发卡行内控制度,完善银行卡发卡模式。建立将银行卡业务的风险管理纳入银行统一的风险管理体系之中。加强对客户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利用,建立集中统一的客户信息管理系统,强化对风险易发、高发环节的管理,尤其要加强银行卡业务与个人金融业务的融合,逐步实现业务风险的集中控制。规范发卡管理模式,不应对营销人员实施单一以发卡数量作为考核指标的激励措施。强化信息披露,对信用卡申请人履行必要的风险告知义务。完善处置欺诈风险的内部组织架构和工作流程。成立银行卡反欺诈处理组织。推进欺诈风险联合防范及案件处理机制建设,对重大欺诈风险事件做到及时处置和快速通报。

  五是全力推进银行卡风险管理技术的创新。

  六是发展银行卡外部催收体系。

  ( 作者:姜风旭 刘晓妍  

 

作者单位为中国人民银行大连市中心支行)

该内容可能有会员内容,需要登录查看全文,点击这里在顶部登录
关于我们 | 产品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赛尼尔法律声明 | 研究成果 |

Copyright @2024 北京赛尼尔风险管理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08011004号
电子邮件:snr5151@139.com/peixun@senior-rm.com QQ群:149389907 联系方法:86-10-5126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