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法律风险管理网

用户名:  密码:       忘记密码   会员须知

86-10-51261126

当前位置: 首页 知识仓库 风险理论

风险管理还是风险转移

2009/3/5 字体: 来源: 作者:

   投行根本没有控制风险,而是通过交易来转移风险从而谋取暴利。对他们来说,只要不是最后一棒,就只有利润而无风险
  当2008年即将离去的时候,作为中国人,奥运会肯定是我们心中最为自豪的记忆;而对世界而言,几乎是百年一遇的金融海啸,将会是所有人心中最痛苦的记忆。关于这场风暴的起因,众多的专家学者及政府权威都已经给出了全面而完整的解释,笔者只想从风险管理的操作角度,做一个另类探讨。
  众所周知,世界的知名投行在这场风暴中,都严重受挫,但在其中又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自诩为风险管理的高手、聚集了全球高精尖人才的投行,为什么反而在这场风暴中率先栽倒呢?
  让我们看看这场金融海啸中两个著名的产品,房地产次债和信用违约掉期的基本原理。
  房地产次债:简单通俗的描述就是把不同类型的房地产贷款,按照不同的特点,分类打包成债券。比如,按期限长短(5年、10年、20年、30年);或按付息方式(浮动、固定、组合);或按还款人信用等级(次债的产生)、房价和地域。最初的想法是为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人提供匹配的产品--债券,但实际上,在分类打包的过程中,原始的贷款风险特点被分割并转移了。当这些债券和其他资产再次打包时,风险被进一步掩盖和转移。而最初设计这一"风险管理"产品的人已经失去了对最初风险的掌控。事实上,对债券发起人而言,账面风险的确被"有效"地控制了。当和这类债券挂钩的理财产品漂洋过海登陆中国时,风险终于转移到我们的零售客户手中。
  信用违约掉期:当客户投资金融资产(如购买债券)时,面临的一个重要风险就是资产价值出现重大波动。一个有效转移此类风险的方法就是购买保险。这种特殊的保险就是CDS(信用违约掉期)。CDS的作用是在资产贬值时,由保险方(即CDS发行人)承担损失。作为一个创新的金融产品,CDS得到市场的热捧,其结果是:打包为债券的金融资产风险,先是转移给债券购买者;然后经手CDS发行商,最后转到CDS的购买者(投资者)手中。顺便提一句,CDS的发明者就是依然健在的摩根大通。由于这种"风险转移交易"利润丰厚,市场规模迅速膨胀,使潜在的风险得到放大。所以,当美国最重要的资产--两房--出现问题时,CDS这颗定时炸弹爆炸了。AIG作为CDS最重要的参与者,也深陷泥潭。由于AIG和各国金融机构的密切联系,其可怕的全球影响使得美国政府最后不得不出手相救。
  从上面二个例子中可以看出,始作俑者的投行,根本没有控制风险,而是通过交易来转移风险从而谋取暴利。而在风险转移的交易过程中,参与者只关心交易带来的收益,不去了解手中金融资产的风险,对他们来说,只要不是最后一棒,就只有利润而无风险。但是,当大难临头时,无人可以幸免。和前几次金融危机相比,此次危机的最大特点就是:由于风险被反复包装转移,以致风险即危机边界难以确定,政府因此难以在早期确定干预的力度和范围,最终使实体经济受到冲击,步入衰退。
  这次金融海啸中给我们的一个重要教训是:金融机构和监管机构必须明白,风险管理的核心不应是分散风险,而是要界定风险,在界定的范围内用金融手段对风险进行控制。如果我们对风险的界定范围缺乏准确的把握,就会出现风险蔓延并且失控的局面。而如何实现这点,是又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和热门话题。 

来源:中财网

该内容可能有会员内容,需要登录查看全文,点击这里在顶部登录
关于我们 | 产品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赛尼尔法律声明 | 研究成果 |

Copyright @2024 北京赛尼尔风险管理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08011004号
电子邮件:snr5151@139.com/peixun@senior-rm.com QQ群:149389907 联系方法:86-10-5126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