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法律风险管理网

用户名:  密码:       忘记密码   会员须知

86-10-51261126

当前位置: 首页 知识仓库 风险理论

经济战略转型期企业风险根源及治理措施

2010/3/29 字体: 来源: 作者:

[摘要] 我国正处于经济战略转型时期,由于市场经济环境中的一般风险和市场经济战略转型过程中的特有风险同时存在,企业面临的风险变得更加复杂。这些错综复杂的风险的根源究竟是什么?其触发的条件和机理又是什么?如果不能准确地回答这些问题,一旦企业风险汇聚、触发,所影响的将不仅仅是企业自身,而且很可能是整个宏观经济。文章通过剖析现阶段我国企业风险存在的根源和触发机理,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企业和政府各自所应采取的风险防范和控制措施。

  (中经评论·北京)一、引言
  

  在中国经济战略转型的大背景下,我国企业不仅面临着市场经济环境下的企业所可能遇到的一切风险,而且还面,临着制度转轨时期所特有的风险,从而使得企业面临的风险更加复杂多变。从企业本身来看,企业风险的载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具体变化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人力资源含义外延。人是企业中的灵魂,是企业中最有活力和创造力的要素,同时也成为企业风险的来源之一。现代企业所面临的人力资源不仅包括“人力”的存在与否,更主要的,还要考虑企业决策者、管理者、员工等人力要素的身体、心理与文化素质、行为的合意性以及对企业的诚信度等。可以说现代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高素质人才的竞争。二是信息和技术资源占据战略性地位。知识经济时代所发生的最大变化是信息已经作为一种要素,同技术一道参与到企业的竞争力组成中。技术是实现企业竞争力的核心因素,而信息就成为企业赢得市场、赢得机遇的核心要素。反过来,信息的缺乏或不及时很可能给企业带来严重损失甚至生存危机。三是企业品牌等无形价值凸显。这里所说的企业品牌不仅包括企业本身的声誉、企业的信用,还包括企业的产品、注册商标、专利权、知识产权等具有商业价值的符号。企业一个知名品牌意味着获得人们普遍的信任与认可,就意味着可以创造价值。如果品牌受到损害,企业受到的损害将是长期的,在短时间内很难恢复。同样如果企业不遵守信用承诺,短期内可能会获得收益,如违约欠款,但是从长期看会影响企业的品牌,从而影响企业发展的长期利益。随着形势的发展,这三类风险载体在我国企业所面临风险中将会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份量。
  
  二、企业风险因素
  

  企业风险因素多种多样,但从现阶段大多数企业所共同面临的风险因素来看,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种。
  
  (一)粗放型生产导致大量可控风险因素汇聚
  
  
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指经济的增长需要依靠生产要素的高投入来实现。目前我国大部分行业的生产中,粗放型生产仍占据主导地位。企业在大幅度提高产量的同时,所消耗的资源也在成倍上升。从近年来部分地区频繁发生的“电荒”、“油荒”,人们已经强烈地感受到,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的老路已经走到了尽头。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资源将难以支撑经济发展的需要。这种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模式使得在GDP指标高速增长的背后,隐含了大量经济和非经济层面的问题,这些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成为损失发生的必然因素。
  
  (二)价格制度变革导致企业市场价格风险发生机会增加
  
  
我国的商品价格和劳动力价格制度改革进行较早,现已初见成效。而金融市场上的价格制度,如汇率制度和利率制度,还有待调整。目前,由于外汇市场压力等因素,我国的汇率制度改革已经展开,从而使得原来对中国企业响并不是很大的汇率风险逐渐上升,提高了企业市场价格风险的程度。虽然目前利率仍然是由国家进行统一控制,但是国家会根据经济状况随时做出调整,其变动性也很大,而且不易提前预测。从以上方面看,当前我国正处于价格制度深化的关键时期,汇率、利率制度正逐步向市场化方式转变。在多数企业对利率、汇率风险管理措施不熟悉的情况下,在制度变革的初期,势必会出现由价格制度变动导致的损失。
  
  (三)金融衍生工具的缺乏导致企业避险能力不足
  
  
金融衍生品在微观层次上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帮助市场中的各类主体在交易中套期保值、规避风险。在发达国家,金融衍生品种类丰富,衍生品市场规则成熟、交易频繁,可以给套期保值者提供足够的可供选择的避险工具。而在中国,由于汇率、利率市场化开始得比较晚,金融衍生品的种类和规模都十分有限,而且与金融衍生品交易配套的监管、市场规则等各项制度尚未建立,使得企业缺乏足够的可供选择的套期保值避险工具。随着汇率、利率制度市场化改革进程的加速,避险工具的缺乏加之企业缺乏正确的避险理念和避险经验,也使企业难以找到适当途径转移自身风险。
  
  三、企业风险的触发条件
  

  风险载体和风险因素的存在未必一定会导致损失,风险的发生往往存在触发条件。未来一段时期,是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攻坚阶段,同时也将是人世所做的承诺在更基础、更核心的领域兑现的阶段。因此,这一时期企业风险的触发条件将更为突出。
  
  (一)经济利益驱使的过度竞争
  
  
微观经济学中的市场供求理论指出,当产品市场价格上升时,企业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就会选择追加投资扩大生产规模,同时进入市场的企业也会增加,生产者数量和产量的急剧增加带来供给量大量增加。而对于生产性企业来说,扩大规模简单,反之则不易。当供给大大超过需求时,生产投资的短期不可逆性,就必然导致企业“亏本生产”或者开工率不足、资本闲置,从而引起一连串的支付危机、信用危机,甚至导致全行业危机。这种规律在中国的市场上不止一次的反映出来。如能源行业和房地产行业。煤炭价格的上涨导致各地小煤矿大量涌现,房价的成倍上涨导致大量投资涌入房地产开发行业,这些利益驱动的过度竞争的危害在经过一定时期之后就会有所显现。
  
  (二)国际能源价格陡然上升
  
  
国际能源价格的陡然上升会产生两个方面的影响。第一,对能源行业本身的影响。国际能源价格的陡然上升会极大刺激国内的相关能源行业的生产投入。由于这些行业以采掘业为主,因此,单纯重视数量而不重视质量、只考虑产出而不考虑经济成本等因素的粗放型经济生产方式就会表现得尤为明显。特别是,当地方政府官员的政绩考核方式是以当地的GDP来衡量的时候,就会对这种价格引起的生产刺激产生推波助澜的作用。第二,对关联行业的影响。能源行业的价格上涨,必然会导致各行各业中以这些能源为原材料的企业生产成本的上升,从而导致相应产品价格的上升。如果这些产品价格的上升通过产业链上的价格传导机制传递到下游产业,就会导致更大范围的产品价格上升,甚至全社会范围的价格水平上涨,诱发通货膨胀。
  
  (三)政府政策的应急性特征
  
  
宏观调控是政府弥补市场经济缺陷很好的方式,但倘若运用不当,反而容易成为引发企业风险的诱因。我国政府的政策实施往往有应急性的特征,即针对出现的紧急状况而即时出台相应的政策,而当外部环境变化之后,又再紧急修正。这虽然可以称之为与时俱进,但是同时也该认识到企业的生产是有自己的周期和规律性的,特别是生产周期较长的行业,企业的生产投入不可能迅速转变。如果在一个生产周期还没有结束时就遇到政府转变政策,企业将会面临很大的损失。更严重的问题在于这种政策风险是企业难以控制和难以把握的。
  
  (四)国际游资的流动
  
  
现阶段,我国发展资本市场面临与发达国家当初发展资本市场时不同的外部条件。发达国家在发展国内资本市场的初期,所面临的外部资本市场也同样不成熟,即国内外市场处于同样发展水平。因此,他们只需要考虑如何发展和完善本国资本市场即可。而我国的资本市场是在其他发达国家资本市场已经比较成熟之后才开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即国内外市场处于“内弱外强”的状况。因此,我国一方面必须要注重国内市场的发展完善,另一方面还必须警惕来自外部成熟市场的影响和冲击。这种发展阶段所处的外部条件的差别使得我国在发展资本市场时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目前须特别警惕就是国际游资的冲击。
  
  四、企业风险管理措施
  

  企业风险管理都应包括两层含义。第一,“防患于未然”是避免社会财富净损失的最佳途径,也是风险管理追求的终极目标。现代风险管理目标的重点已经由事后融资型策略逐渐转移到事前控制型策略上。企业风险管理的对策应更加重视损失发生前的风险规避和控制工作。第二,作为微观个体的企业风险的积聚和传递,还有可能对某个行业、乃至整个国家都产生严重的危害。因此,应该从宏观和全局的角度审视企业风险,引导各个行业、各种类型的企业积极应对企业风险。从这个角度说,企业风险管理不单指微观企业针对其自身的风险管理,而且还应该包括从宏观的角度考虑如何降低或避免企业风险可能导致的行业损失甚至是整个国民经济损失的风险管理。
  
  (一)建立风险预警机制,提高企业应对危机的能力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壮大,企业的规模也在逐渐扩大,有的还会成长为跨地区、跨行业、资产规模大、关联企业多的企业集团。这些企业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扩大社会就业、增加财政税收、创造社会财富等方面作用显著。但同时,企业规模的扩大也使得企业的经营变得更加复杂,更加难以控制。因此,企业应该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定期对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对企业风险状况的影响做出评估,力争在损失发生前做好预防工作。同时,企业应 该内容可能有会员内容,需要登录查看全文,点击这里在顶部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