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法律风险管理网

用户名:  密码:       忘记密码   会员须知

86-10-51261126

当前位置: 首页 知识仓库 最佳实践

中信银行对风险管理的“三驾马车”

2008/8/18 字体: 来源: 作者:

【本文摘要】 “这个成绩的取得,主要是中信银行坚持培育风险理念,坚持独立的风险管理体制,坚持提升风险管理技术水平。”中信银行行长陈小宪总结说。
  短短的几年间,中信银行的资产质量状况得到了“根本好转”,“这个成绩的取得,主要是中信银行坚持培育风险理念,坚持独立的风险管理体制,坚持提升风险管理技术水平。”中信银行行长陈小宪总结说。
  而理念、体制、技术,被陈小宪定义为中信银行风险管理的“三驾马车”,正是这“三驾马车”带着中信银行去“追求滤掉风险的真实利润”。
  “追求滤掉风险的真实利润”,这样一句铿锵有力的话在2007年被中信银行确定为四大经营理念之一,同时,也体现出该行独特的风险文化。在中信银行的理解看来,这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要全体中信人去践行的铮铮誓言。
  到2007年上半年,中信银行不良贷款余额降到100亿元以内,不良率降至1.84%,不良率已经连续三年保持在2%左右的低水平。短短的几年间,中信银行的资产质量状况得到了“根本好转”。
  “这个成绩的取得,主要是中信银行坚持培育风险理念,坚持独立的风险管理体制,坚持提升风险管理技术水平。”中信银行行长陈小宪总结说。
  而理念、体制、技术,被陈小宪定义为中信银行风险管理的“三驾马车”,正是这“三驾马车”带着中信银行去“追求滤掉风险的真实利润”。
  相辅相成“三驾马车”
  “我刚被调到中信银行的时候,有媒体说陈小宪面临两大难题,一是资本不充足,二是风险过高,如果把风险算进去资本是负的。当时中信银行的不良率是9%,即使8%的资本充足率也不能完全覆盖风险。”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陈小宪回忆说。陈小宪是2004年11月由招行常务副行长之位“空降”中信银行的。
  而从2004年底,中信银行的风险管理工作就开始围绕这“三驾马车”做文章。
  在中信银行风险管理部总经理史原看来,通过确定风险理念来形成一套风险管理体制,同时通过风险管理技术来保障理念的实施和体制的贯彻,而体制和技术又都需要这种风险理念来支撑,三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如果没有这种需要过滤风险的理念就不可能追求这种体制和技术。
  所谓风险管理的“三驾马车”,具体来说就是培育“追求滤掉风险的真实利润”的风险管理文化和理念,建立独立、全面、垂直、专业的风险管理体系,建立以实现经济资本为要领的风险管理技术体系。
  风险理念深入人心
  “最关键是理念。”陈小宪指出,关注风险的理念,它告诫我们所有的发展离不开质量。
  中信银行常务副行长吴北英常常告诫全行风险一线的员工要“一只眼睛盯住市场、一只眼睛盯住风险”,“风险管理人员要同业务部门协调一致,共同防范风险,创造效益”。
  2005年初,也就是陈小宪到任之后,中信银行正式提出了“风险是第一主题”、“风险原则不能动摇”的风险理念和风险文化,实践和探索又让中信银行在2007年提出了“追求滤掉风险的真实利润”的核心风险文化。
“风险文化更多地体现为员工对风险理念的接受和发自内心的认同。风险文化不是某个人高举旗帜就能解决的,而是一批人、一个团队都接受才能建立。”

  陈小宪对风险文化的理解,是全行员工广泛接受、接纳、认同风险文化才能代表全行风险文化的提升。

  实际上,关于如何认识风险,中信银行上下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经营银行,天然的就是经营风险。银行本身就是一部风险机器,银行经营就是通过驾驭和管理风险来实现盈利。风险是水可以载舟,亦可以覆舟。管理好、驾驭好了,就可以盈利,驾驭不好,银行就会毁掉。银行要在风险与收益之间寻求最佳的平衡点。没有风险就不叫银行,但也不是说不顾风险什么都可以做。

  中信银行至今资产质量状况的根本好转,昭示出这种风险理念和文化在中信上下已经得到了清晰的认可,已经在中信银行“深入人心”。

  清晰的风险管理框架

  2007年11月,中信银行成立信贷管理部,突出加强贷后管理,将中信银行的风险管理体制和框架再度完善。

  风险管理体制和框架是落实风险管理理念的重要保障。中信银行构建的风险管理框架清晰、完善,从董事会到高管层到分支行,从公司业务到零售业务到国际业务等,从信用风险到市场风险到操作风险……

  在董事会层面,中信银行拥有风险管理委员会、审计与关联交易控制委员会;管理层则下设有风险管理委员会和内部审计委员会,其中风险管理委员会又分设信用风险委员会、市场风险委员会和操作风险委员会,这共同构成了中信银行风险管理的主要组织架构。

  此外,中信银行还建立了风险主管制度,在总行设立首席风险主管,同时向分行委任风险主管。

  在体制上,中信银行构建了独立的审贷体制,坚持调查、审查、放款操作和贷后管理各环节的独立性,限制行政权力对信贷审核的干预。
这尤其体现在信贷决策问题上。2005年初中信银行取消了银行一把手参加信贷决策的权力,实行专业审查、集体审议、背靠背投票的制度,只是赋予一把手信贷否决权,这样一是注重了对一把手权力的弱化,二是将风险决策从业务经营中独立出来。

  此外中信银行构建总分行垂直管理的风险制度,在总行设有全行首席风险主管,在分行设立分行风险主管并由总行直接管理。另外中信银行还实施了“第一责任人制度”,所谓第一责任人,就是如果出现风险,经办业务的客户经理和支行行长就是该风险的第一责任人。

  中信银行所追求的风险管理体制其核心就是独立、全面、垂直、专业。

  在内控建设上,中信银行构建了由业务条线、职能部门和内部审计组成的内控三道防线,健全了由内部控制决策层、建设执行层、监督评价层组成的内控管理框架。

  领先的风险管理技术

  “中信银行非常重视风险管理技术的重要性,重视风险管理技术的积累。”史原说。

  在业内,中信银行基于巴塞尔资本协议标准建设的公司业务信用评级系统,被称为巴塞尔资本协议在中国的最佳实践。而中信银行也正努力成为国内第一批实施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银行。

  据了解,中信银行早在1998年就在同业中最早启用“麦肯锡风险管理”,同时在国内商业银行中较早实行打分卡制度,对风险进行量化。

  “但当时打分卡比较简单,所有的行业企业都用同一种打分卡,因此准确性受到局限。2005年,中信银行和世界著名的穆迪公司合作开发了符合巴塞尔资本协议标准的客户评级体系,根据历史数据,找出这些违约客户的内在规律,建立打分卡然后来预测未来。”史原说。

  目前,中信银行建设的公司业务信用评级系统,已经于2007年6月在全行正式上线并投入运营,其技术水平居国内同业前列。
 在2006年11月公司业务信贷管理系统也已经成功上线,该系统为全行提供了强大的基础性管理平台。

  “中信银行建立的先进信用评级技术,对加强全行的风险管理具有最重要的基础意义。”史原说。

  在建立完善公司业务信用评级系统之后,中信银行下一步还要建立债项评级系统、个人评级系统,并争取用三到五年的时间达到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所要求的水平。

  “内控优先”构建三道防线

  出于对操作风险的高度重视,中信银行本着“内控优先”的原则构建和完善了一整套内控体系,构建了由业务条线、职能部门和内部审计组成的内部控制三道防线。

  中信银行合规审计部总经理林争跃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中信银行大力开展合规文化教育,倡导合规经营理念,在体制层面则健全了由内控决策层、建设执行层、监督评价层组成的内控管理框架,全面梳理和完善了规章制度体系,明确了各部门和岗位的内控管理职责,健全了不相容岗位分离、强制休假、岗位轮换、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等岗位制衡机制,加大内控检查的频度和覆盖面,确保了内控制度的有效执行。

  2007年,中信银行从会计人员的准入退出、推进会计的集中管理等关键点着手开展操作风险防范工作,同时继续开展会计柜台业务检查,夯实风险防范基础。

  在内部审计方面,中信银行实行审计人员总分行双线管理,审计任务由总行统一部署调配,分行任务为补充的集中性管理体制,这种制度有力地加强了内部审计的垂直性。由总行统一制定检查方案和检查标准,统一出具审计报告,统一督促整改,强化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有效性。

  完整高效的内控体系已成为中信银行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构建全面风险管理
目前中信银行已经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风险领域进行了全面和统筹管理,对市场风险领域的利率风险、汇率风险、流动性风险等领域都进行了有效的监控。

  “在风险管理方面,中信银行下一个发展方向是构建风险的全面管理、统筹管理。”中信银行信贷管理部总经理孙建林对记者说,这里所说的风险的全面管理,是指对全行的资产进行全面的监控 该内容可能有会员内容,需要登录查看全文,点击这里在顶部登录

Copyright @2024 北京赛尼尔风险管理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08011004号
电子邮件:snr5151@139.com/peixun@senior-rm.com QQ群:149389907 联系方法:86-10-5126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