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法律风险管理网

用户名:  密码:       忘记密码   会员须知

86-10-51261126

当前位置: 首页 专家视角

贾殿安:汽车企业到海外遇到的法律障碍

2013/4/3 字体: 来源: 作者:

  3月30日,第五届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在北京举行,本届论坛由《汽车商业评论》杂志和《汽车消费报告》杂志主办,本届论坛的主题为“榜样”。网易汽车作为共同主办媒体现场进行报道。

  在中国汽车工业处于急速发展之时,汽车商业评论杂志审时度势,提出了决心与恒心的全新认识,在2008年成功举办了第一届汽车蓝皮书论坛。随后寻找未来竞争的制高点,挑战与变更等主题的蓝皮书论坛,对中国汽车市场进行了兴瑞分析。

  新中国成立的60多年里,中国汽车工业与之共同发展,从计划经济时期的艰难起步,改革开放的合资发展,到自主品牌的新腾飞。如今,汽车成为中国的重要产业,中国汽车市场也成为了世界的动机。60年的发展,今天就让我们以榜样的名义,向中国汽车人致敬。

  以下是贾殿安生先生发言实录:

  各位前辈,各位领导、女士们、先生们大家早上好!

  今天非常感谢邀请我参加今天峰会,我借此机会对中国汽车业的榜样们致意崇高的敬意。我作为一名律师,在这个行业也滚打了将近20年,我有幸代表过很多外国汽车公司来中国投资设厂,建立经销网点等等。我也同时代表过几家中国的汽车公司,到海外去开展业务,包括收购境外的汽车公司,建立总装厂,成立合资企业等项目。

  今天想根据我的工作经验和大家简单地分享一下中国的汽车企业到海外走出去可能遇到的一些法律障碍,以及如何去解决这些法律障碍。

  我们中国企业走出去,不管是到海外去销售还是投资建厂,都会遇到一系列的法律问题,如果说销售的话,可能遇到的第一个重大的法律问题,就是产品真正问题。到发展中国家这个问题相对比较好解决,但是要到发达国家,要通过严格的环保、安全标准,对中国企业是一个巨大挑战。到发展中国家销售汽车,也会遇到收款、外围波动的风险,还有一个怎么样处理和对方的关系,在某些中东国家,我们总装厂、整车厂没有办法单方面解雇经销商,只有靠我们花钱去让现在的经销商让位,中国几家的汽车公司都遇到这个问题,所以我们在选择经销商,经销商管理的时候就要特别小心。

  到欧美发达国家去进行销售,对中国企业来说,最大的法律风险很可能就是产品质量的风险。在美国,如果牵扯到一个汽车的产品责任事故,美国法院动辄会让我们的整车厂赔几百万美金,或者更高的赔偿,这对于一个中国企业,想进入美国市场的中国企业,可能是一个巨大的非关税壁垒。

  那么到海外去投资设厂、收购、并购同样也会遇到一系列的法律问题,如果说我们收购,我们有几家企业都是去收购了濒临破产的外国企业。收购濒临破产的外国汽车公司,我们要特别小心,因为经常对方会让我们去用各种方式先付一笔钱,防止被收购企业破产,因为一进入破产程序,就失控了,要经过法院的程序。那么我们一定要非常小心处理这个事,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高风险路子,很多中国企业没有这方面经验,可能也输不起。

  几年前我代表过一家中国企业收购外国一个公司,当时对方也是提出来这个要求,我们分析了当时被收购企业的情况,判断被收购企业的破产风险非常高,我们拒绝对方要求以预期付款的形式先付,我们果断地收购了被收购企业对我们客户有重大意义的知识产权,有效保护了客户的利益,后来事实证明我们这种做法是非常好的。

  企业收购以后怎么样管理,尤其刚才讲了劳动关系的处理,对中国企业也是一个比较大的法律风险,我们这方面有比较深刻的教训,我们没有丰富的经验和西方工会打交道,在这方面我们中国企业还是有很多方面值得学习。如何才能有效地去防范或者妥善处理好,我们走出去可能遇到的各种法律风险呢?

  我认为第一点首先要把自己做大做强,只有提高自己产品的质量和服务水平,才能从根本上防范并妥善地解决各种法律风险,在外交上我们常说弱国无外交,同样一个实力不强的中国企业,要想在竞争非常强的国际市场上大有作为,可能有点不现实。

  第二我认为我们需要认清法律风险,重视法律风险,并积极有效地采取各种措施防范法律风险、解决法律问题。我们不能简单地、机械地把对国内形式有效的做法搬到国外去。在国内出了一些问题,很多情况下可以找政府去协调解决,但是在国外如果要出来一个问题,可能只能依靠法律来保护自己的权力,我们在工作中经常发现我们有很多企业,为了追求速度,追求销量,超出了和对方签署合同,没有从合同的角度,根本有效地保护自己的权力,一旦出现了问题,才去找律师处理,往往我们审查了一些合同跟其他相关文件,往往都是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企业往往处于一个非常被动的地位,很难通过法律的手段,有效地为中国客户挽回损失。

  第三,我认为应该按照企业到海外走出去的一般规律,循序渐进地推进我们的海外战略。企业到海外一般都有它的规律,我们不能有走捷径的想法,一个企业一出国门就想收购一家外国成熟的汽车公司,很有可能不现实,这样仓促地走出去,很有可能会一头栽在海外。

  我总结了一下,有一些规律,根据中国的现状,以及海外战略规律。第一是先销售后投资,第二是先进发展中国家,后进发达国家。第三是先人才后资产。第四是先技术后品牌。第五是先部件后整车。前面两条我觉得比较简单。第三就是先人才后资产。刚才翟总讲了人才的重要性,我非常同意这一点。现在中国的汽车行业蓬勃发展,西方的汽车行业不太景气,特别是已经退休的专家人次,希望来中国,为中国汽车公司服务,我们也应该利用这样一个好的机会,大量地考虑雇佣一些国外人员和专家,不光是雇技术方面的人员,也要雇销售售后服务、汽车经营等方面的人才。雇佣这些人才,雇了成本会比较高,但是从经济上讲,很可能比到国外去买资产要核算得多。

  先技术和品牌,我们有些企业说,我们到海外搞国际化,我们没有一个知名品牌,很难开展业务,能不能到海外去买一个实名的商标、品牌,帮助我们走国际化路,这么这种路想走,我认为是可以商榷的。品牌的所有人不同,它的价值肯定不同,阿玛尼这个牌子在欧洲人手里跟在中国人手里肯定不一样。一个品牌需要强大技术和优良服务作为支撑,中国企业如果没有对现有品牌更新换代的能力,可能就没有对收购品牌保值升值的能力。这样情况下花自有资金买到手,可能就夭折了。

  收购外国的品牌来到中国,在中国市场销售,这个也是有些企业的一些想法,洋品牌来中国可能会水土不服,第二它的成本可能也是居高的,预期花钱去买一个国际上实名的品牌,可能不如我们去引进人才,引进技术,提升自己的品牌,更核算、更现实。

  先部件后整车,我们前几年有企业到海外想收购整车厂,在国际上整车的合并成功的案例不多,由于业务总和的难度,成功的案例不多,失败的例子很多,而很多情况下失败的都很餐。

  收购一个整车厂,对于中国企业来讲成本会更高,风险会更大地我们一定要小心,我们的企业有没有能力去整合被收购企业业务,能不能有比较好的技术力量,帮助被收购企业保持他品牌的价值、升值,技术更新换代。

  在有的条件下,我倒认为中国企业可以考虑收购国外零部件的企业,尤其是核心零部件的企业,这一方面可以帮助我们积累国际化竞争的经验,培养这方面的人才,也能提高我们汽车的总体水平。

  以上我简单地和大家分享了在中国企业国际化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确实有些我们值得反思的经验教训,但是我认为中国企业国际化大的方向是对的,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地,循序渐进地推进国际化的进程。只有走国际化的路线,我们的企业才能成为真正世界级的汽车工业史。中国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汽车强国,谢谢大家!

该内容可能有会员内容,需要登录查看全文,点击这里在顶部登录
关于我们 | 产品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赛尼尔法律声明 | 研究成果 |

Copyright @2024 北京赛尼尔风险管理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08011004号
电子邮件:snr5151@139.com/peixun@senior-rm.com QQ群:149389907 联系方法:86-10-5126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