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法律风险管理网

用户名:  密码:       忘记密码   会员须知

86-10-51261126

当前位置: 首页 图书馆

何亮亮:从香港看内地民意与企业风险

2010/1/12 字体: 来源: 作者:

      今天从香港的角度来看,一个是香港本身的民意和企业风险管理,一个是从香港看内地的企业风险管理。刚才几位讲者给我很大的启发,特别是民意到底是什么东西,可能我们都知道,但是其实也说不出所以然来,香港的媒体关注到中国内地播的蜗居,这里我想给大家看看内地在香港问题上不同特点。

      比如前些时候内地买家在香港买了一个住宅,非常贵,每平方米多少的。在香港高度自由很发达资本主义社会,民意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关系。这件事情不是房价本身,房价被炒作的,包括这位买家,他说我买的不是房,价钱对我不是太大的问题。问题不是在这个地方,当然也有些媒体批评,有些民众在批评,但是特首说,我不担心这个问题,为什么他不担心这个问题,因为这是香港跟内地不一样的地方,香港有两个房地产市场,有一半人住在公屋,他真不关心私人房屋,每平方米涨到一百万都跟我没关系,他不需要关心,他有房住。他对70万房价一平方米。问题出在什么地方,这座楼叫(天汇)在香港半山,有80几层。一个是香港地产商迷信,四楼都没有,十三楼也没有,另外天汇特别奇怪,从六十几六到八十几楼都没有,所以四十几层楼的房子,最高是八十几层,有媒体对这个事情做了调查,有人很奇怪,怎么会变成这样。媒体包括舆论包括民意,都有很强烈的批评。对这个问题香港消费者协会认为这样的说法不妥当,40几层楼,怎么可以变成80几层。

      但是房地产商,说法律没有任何规定,一座楼就应该有多少层,或者每层应该怎么设置,我愿意设一千层都可以,事实如此。但是舆论、媒体,包括消费者,香港消费者协会在香港很有地位。后来政府表态,我觉得这时候可以看得出,政府感受到民意压力,虽然地产商有权利,或者可以把这个房子称一千层,没有法律管到,但是民意表示强烈的不满,40几层楼怎么可以变成80几层,牵扯到你在骗人,所以政府表示,他们愿意考虑让立法会来修订或者增加相关的法律,来管制这样的行为,地产商马上表示,他们看到民意要求,以后会注意。他们说这样做是因为客户要求,客户喜欢88层。

      说到香港民意和内地有相当大的不同,我们认为内地民意从香港看,主要看往来。特别是中国基层民众,他们可能表达民意的渠道不是太多,那么香港表达民意渠道是比较多,所以香港不太存在内地这样几大门户网站,有大量的帖子,或者某事件在往来上形成高潮热点,香港不存在。一方面香港地方比较少,民众表达意见渠道比较多。

      网络甚至不是最重要的,网络主要是年轻人讨论问题,民众可以通过大众媒体,通过给报社投书。还有很重要一点,电台。几家电台有各种各样的讨论题目,往往当天或者近来热门题目,通常批评政府,但是也常常批评一些资本家。那么听众随时可以打电话表达你的意见。这也是香港社会表达民意很重要的方面。 包括报纸投诉等等,这就是跟内地不太一样的地方。现在可以很明显感到,我们讲到企业,就是关于房地产的问题,关于政府听取民意,要从法律上来解决这个问题,地产商感受到民意差异,这是香港典型的例子,处理这样的危机。

      现在在香港内地上市公司越来越多,香港的股民和内地也有不同,通常上下波动几百点很正常,通常不是太焦虑,他们看到中国给他们带来的机会,对于中国企业也非常关心,相对而言对于中国企业风险也很关心。现在香港市场上货币也越来越多,产品越来越多,引起香港普通市民对产品的关心,这点上去年中国的三鹿奶粉事件,这可以说对中国食品[7.47 -0.67%]致命打击,甚至于对广义中国产品不信任的态度。虽然这个负面影响慢慢消退,但是完成消退还是要一定的时间。

      从香港看中国内地,媒体都有专门的部门,几家服务机构,主要是几家大报纸,他们经常看中国内地的民意,主要是内地的门户网站。他们如何从大陆网站找到很热门的题目,很敏感的题目。

      从这点上来说,中国的民意以这样的方式,先是网络上热烈讨论,经过香港媒体引用,被香港的媒体,甚至常常引起国际媒体的关注,这点环球时报扮演很重要的角色。他们都知道,要了解中国民众,特别年轻人他们关注什么,就看环球时报或者环球网,他们认为这是了解中国民意的一方面,至少是一方面。

      讲到企业,香港的企业他们对于企业面临风险有它自己的一套机制,我愿意做一些简单介绍。香港大企业有一个公关部门,很重要是搜集情报,就是搜集跟自己公司有关的情报,包括政府政策,现在来说他们特别关心中国大陆,比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当民意出现对本公司不利,不管谣言还是新闻报道,这个公关部门马上向自己的老板,向自己的总经理、董事会做出最快的汇报。第二,马上要拟定出一个处理方法,也叫做危机管理。第三,就要尽可能在第一时间向媒体,通过媒体向民众做一个解释,这个事情到底是不是真实事情,还是有人借这个事情,如果涉及到诽谤,同时做出说明,我保留依法起诉的权利。虽然不一定马上起诉,但是也可能会起诉。

      这样企业形成了这样的机制。因为香港是所谓高度自由的社会,消息传播非常快,其中有很多消息都是假的消息,这些假消息有人故意发放,特别针对上市公司。所以这种情况下,很多公司,特别是上市公司非常注意社会上各种情况,包括民意。

      因为有些涉及到民生的公共的产品,如果有人恶意造谣,马上就会对这个公司,不仅对这个产品,对股价打击非常大,所以公司通常对这个事情高度关注。 我不知道这样工作模式,对内地的企业有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内地的企业也是越来越多面临这样的问题,有些问题可能也是恶意炒作,总之不属于可以控制,当媒体质疑的时候,要迅速作出反映,这是民意风险之间的关系。

       我把我了解的情况大概给大家做的一个汇报,一会儿我们可以通过互动环节继续讨论,谢谢。

该内容可能有会员内容,需要登录查看全文,点击这里在顶部登录
关于我们 | 产品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赛尼尔法律声明 | 研究成果 |

Copyright @2024 北京赛尼尔风险管理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08011004号
电子邮件:snr5151@139.com/peixun@senior-rm.com QQ群:149389907 联系方法:86-10-5126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