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法律风险管理网

用户名:  密码:       忘记密码   会员须知

86-10-51261126

电信设备商专利大战背后真相调查

2011/4/8 字体: 来源: 作者:

     就像是要去完成一个游戏的规定程序,4月8日,有中兴通讯(000063.SZ)人士透露,公司近日极有可能针对爱立信的知识产权诉讼实施反诉,“先从中国开始起诉,其它国家也不排除可能”。

  这一天,距离4月1日爱立信宣布在英、意、德三国对中兴通讯提起知识产权诉讼仅仅过去了6天。其间,中兴虽然明确表示就此前双方还未达成的专利许可谈判仍然“持欢迎态度”,但同时亦表露了“迎战”的姿态。“如果能在诉讼中胜诉,我认为更有建设性意义。”中兴通讯IPR(知识产权)总监王海波对本报记者说,他没有刻意掩盖公司的锋芒。

  起诉-应诉-反诉,电信设备业近期掀起了热闹的“专利战”。

  这个游戏的上一轮玩家,是刚刚向诺基亚-西门子公司(以下简称诺西)整体出售自己无线设备产品部门的摩托罗拉与中国公司华为。去年7月至今年3月,双方在起诉、应诉、反诉等专利诉讼大战中,已经有过激烈的交火。从初步结果看,华为略胜一筹,今年2月获得美国法院颁布的初步禁止令,3月获得中国商务部对诺西-摩托交易申请的“延期审批”。

  有华为内部消息称,就华为起诉摩托一案的一审判决也或将于近日公布,摩托罗拉极有可能败诉并将做出相应赔偿。

  在这场首度有中国公司参与的喧闹异常的国际专利大战中,急需还原的不仅是专利较量背后商业竞争的本质,还有更多的真相等待拨云见日——比如中国公司在全球电信业中的真实专利处境?在高技术领域中国公司应该秉承何种专利战略和战术?专利作为一种竞争策略如何在全球竞争平衡攻防术?开放竞争作为世界的主流将如何影响了企业、乃至国家之间的专利格局?

  真实的知识产权处境

  你告我,我告你——站在法律与道德帷幔背后的真相是什么?

  4月6日,中兴通讯IPR(知识产权)总监王海波向记者还原了被诉的细节:3月28日,中兴通讯与爱立信高管就双方历经4年仍未达成的知识产权协议进行会晤,会晤期间双方气氛融洽,爱立信方面针对中兴就分歧部分提出的建议表示“回去后再沟通确认”;3月30日,满怀希望正在积极准备最终协议文本的中兴公司收到爱立信回函,对中兴给出的解决分歧的建议“表示不同意”,中兴就此迅速作出反应,向对方表明进一步商榷的意愿;4月1日,中兴在错愕之间收到了被爱立信起诉的消息。

  针对爱立信在诉状中提到“中兴公司拒绝专利许可协议”,王海波反驳说:“我可以负责任地说,我们从来没有拒绝签署协议,整个过程我都在深度参与。”他进而指称“爱立信是一方面作出和谈的姿态,一方面在磨刀霍霍”,因为以爱立信数十页的诉状来判断,“至少需要3个月的准备时间”。

  那么,爱立信的用意何在?为什么最终放弃了专利协商?中国公司中兴通讯在专利谈判中的筹码如何?

  关于中兴所述诉讼前发生的细节,目前尚未获爱立信公司的官方证实和回应。但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促使爱立信终结了4年马拉松和谈,把中兴通讯从谈判桌推上了被告席的真实动因,除了中兴近年在爱立信老巢——欧洲市场上的蚕食外,其直接诱因还来自于爱立信昂贵的专利费要价没有让中兴通讯就范。

  业内人士认为,中兴以为,虽然爱立信在2G时代有着绝对的专利优势,但是随着中国公司近年在3G到4G领域的快速追赶,双方在专利交叉许可谈判上各自的权重已经发生实质的改变。但爱立信不这么认为,与这位电信业老大进行专利许可谈判,中兴通讯几乎已经是最后一家,在此之前,包括中国公司华为在内的企业都已经陆续签署了许可协议,并掏了大笔真金白银。

  中兴的坚持来自于,此时此刻,与彼时爱立信与众厂家签署协议之日,中国公司在产业格局中的进步已经一日千里。“在基础专利上的差距,西方公司在2G时代占了80-90%,3G减少为60-70%,4G大家已经开始平分秋色。”王海波认为,时至今日,电信行业的专利格局已经达到了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彼此专利的交叉许可将会越来越普遍。

  根据中兴和华为两家公司披露的数据:截至2010年中兴通讯的累计专利申请量分别达到了3万多件和4万多件,仅以2010年来看,中兴华为的专利申请世界排名分别为第二和第四,已经远在同行爱立信、诺西、阿朗之上。与此同时,中兴、华为亦在4G标准LTE等专利积累上取得了长足进展。以中兴为例,其在LTE核心专利上的占比已经达到行业7%。

  但是,统计专利竞赛中掌握在各厂商间的筹码,并不是一道简单的加减数学题。

  “PCT(国际知识产权组织)只是一个方便各企业在世界各国进行专利申请的公共平台。”华为首席法务官宋柳平告诉记者,专利申请总量,只是一个参考数据,而影响各厂商间专利竞赛具有实际意义的内容则是,具体在哪些国家获得多少专利权,以及专利的分量。也就是说,拥有某项专利与否,还要取决于你是否付出巨大的时间和资金成本在当地市场国家获得了专利授权。

  以华为公司公开数据为例,全球累计已经提交了4万多件专利申请,但目前累计在全球获得的专利授权只是1万8千件,这其中,还有相当高的比例是在中国获得的授权,海外的专利授权是一个逐步累积和建设的过程。

  “就像爱立信、诺西、阿朗在中国获得的授权肯定弱于其所在国家和优势市场一样,中国公司在欧洲市场的专利授权局面肯定也要逊于欧洲公司。”

  业内人士认为,这才是爱立信在欧洲状告中兴的算盘。

  商战实质与诉讼常态

  大多数时候,知识产权诉讼只是背后商业利益争夺的一块遮羞布,摩托罗拉之于华为如此,爱立信之于中兴通讯亦然。

  可以从2010年电信设备前五强的座次排位中,感觉到爱立信、诺西的危机感:老大爱立信营收308亿美元,净利17.3亿美元;华为280亿美元(净利尚未公布,2009年净利为27亿美元);阿朗217亿美元,经营利润2.88亿欧元;诺西172亿美元,经营利润为9500万美元;中兴通讯营收为107亿美元,净利6.65美元。中国两家公司无论是销售规模还是利润情况,都已经超越和直逼欧美厂商。

  而更为重要的是,随着前几年以中国、印度为代表的亚太市场销售增长的减速,加之北美出于政治原因的封闭和坚不可摧,欧洲,事实上成为了中国两家公司争夺最为激烈的战场,这将直接威胁到爱立信和诺西的利益。

  以中兴通讯的年报为例:去年中兴在中国市场的销售增长仅为5.9%,中国以外的亚洲市场仅增长3.87%,而欧洲市场则大刀阔斧地增长了50.26%,与此同时,中兴在过去欧洲厂商拥有优势的非洲市场也增长了55.07%。

  在短兵相接之下,利用自身专利的区域优势,狙击竞争对手的进入速度,不失为有效手段。

  不独华为、中兴深陷专利门,实际上专利战是作为技术密集型产业的通信业的常态。据不完全统计,仅2010年发生在通信的诉讼就多达数百起,其中苹果公司相关诉讼46起,摩托罗拉44起,三星32起,诺基亚27起。

  为什么专利战会愈演愈烈?

  “经历了前几年的淘汰赛之后,电信设备厂商之间的同质化竞争越来越明显。”中兴市场人士分析说,无论是产品质量、服务、还是技术更新,各公司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行业的竞争手段越来越少,加之中国企业在人力和资金成本(融资成本)上的比较优势,客观上加剧了西方企业的竞争压力。

  于是,专利壁垒几乎是余下为数不多的竞争手段之一。

  因为,对于各厂商而言,在本土市场上都拥有天然的专利授权优势,外来者、或者后来者在进入市场时,要么要耗时耗力耗资金在该国进行专利申请,要么付出高昂的专利许可费,买得一张市场准入的门票。

  很多时候,为了争取到有效的进入市场的时机、不至于错过时间窗,付费不失为一条捷径,哪怕是付出巨大的资金成本。

  “我们去年付出的专利许可费成本是2.2亿美元,换来了280亿美元的销售额。”华为宋柳平对记者说,“用了别人的专利就是要给钱的。”

  也有行业人士分析认为,如此多的专利诉讼产生,与目前通信行业越来越惨烈的竞争形势下对企业利润压榨加剧有关。全球通信行业的投资规模已经触到了天花板,各厂商对效益的诉求开始从规模要利润,转向了成本的压缩,而每付出一笔专利费,就意味着又增加了一笔费用,因而尽可能扩张自身的知识产权积累,并据此在专利交叉谈判中获得更高的筹码,是为务实之举。

  专利“盈亏”平衡术

  “你的专利优势减去我的专利优势,就是你应该得到的专利许可收入。”王海波说。

  但是,这是一道极为艰难的数学题。

  首先,不同于以数码相机为代表的影像行业、LED等家电行业,通信产业在技术的开放性、密集性上远胜于其它行业,因为开放是互联互通的基础,而互联互通是通讯业的本源诉求。在经历了最近5年的淘汰赛后,已经形成了思科、爱立信、华为、阿朗、诺西、中兴此六家企业垄断型竞争的局面,虽然各家的专利布局 该内容可能有会员内容,需要登录查看全文,点击这里在顶部登录

Copyright @2024 北京赛尼尔风险管理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08011004号
电子邮件:snr5151@139.com/peixun@senior-rm.com QQ群:149389907 联系方法:86-10-5126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