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法律风险管理网

用户名:  密码:       忘记密码   会员须知

86-10-51261126

当前位置: 首页 知识仓库 风险理论

内部控制的误区

2009/1/20 字体: 来源: 作者:

  到企业执行监督检查任务,和企业领导经常谈论的一个话题就是内部控制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我感到,有些企业领导对内部控制的认识还不够到位,存在着一些误区与偏颇。
    一种情况是把内部控制与规章制度建设等同起来。有些企业领导,一谈起内部控制就大谈建立了哪些规章制度,就会拿出印集成册的规章制度给你看,有的还会逐一向你介绍每一制度的具体内容。给人的印象是:所谓内部控制就是建章立制,好像建立了规章制度就实现了内部控制。诚然,内部控制需要以一定的规章制度为载体,但它绝不等同于制度建设,更不能认为建立了规章制度就完成了内部控制。如果制度制定得不科学、不合理,制度制定得越多,执行得越有力,管理就越混乱,效益越差。无法否认的是,无论过去还是现在,规章制度不科学、不合理而且相互矛盾的情况非常普遍。这也就是很多规章制度只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作为摆设,而从不落实的根本原因。内部控制不是静态的制度,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由始到终从方方面面保证制度科学有效的活的灵动的过程。

    另一种情况是把内部控制和日常管理混为一谈。有些企业领导谈起内部控制就分门别类事无巨细地向你介绍管理情况,仿佛内部控制就是日常管理,二者毫无区别。我们必须承认,内部控制确实融于日常管理并以一定的管理手段为表现形式,而且随着内部控制内涵的扩大,其与管理的边界越来越难以明确界定。但需要肯定的是:内部控制并不等同于日常管理。它比管理层次更高,它是管理的灵魂,是使管理臻于科学更加合理更加有效的重要保证。

    再一种情况是把内部控制完全视为一种消极预防行为,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仍然停留在上个世纪中叶的水平。这些同志似乎还不了解,内部控制早已走过了消极防范的阶段,它的着眼点已不再仅仅是防范舞弊和遵纪守法,而是延伸到了企业业务目标的全面实现。有人把内部控制比作免疫机制,这是不错的,但需要对免疫的概念作全面解读。免疫系统的功能不仅仅是防病,更主要是促进气血畅通,实现全身的协调与平衡,从而达到强身的目的。

    还有一种情况,由于内部控制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收益,其间接效益又需长时间才能见到,有人就认为内部控制是一种得不偿失的多余的负担,甚至认为是束缚自己的手脚影响办事效率的不智行为。这是一种更加肤浅的错误认识,是一种目光短浅和缺乏现代经营理念的表现。

    历史上对内部控制定义的表述不统一和有欠清晰,是产生上述偏颇认识的客观原因。但令人为难的是,至今仍然难以对内部控制做出一个简明而标准的定义。我在工作中体会到,企业的内部控制,绝不是制度建设,也不是日常管理。它比制度建设和管理层面更高,更关键,更要害。它犹如人体的血脉和神经,犹如看不见摸不着的经络,有了它们,才能构成一个活的有机的生命,否则就是一具僵尸。内部控制也绝不是纯粹的消极预防行为,而是着眼于企业长远和全面发展的进取性很强的积极行动。这才是内部控制的本质特征。上个世纪90年代,美国coso(专门研究内部控制的组织)发布报告,提出了内部控制的五大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沟通和监督。这就明确告诉我们,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有严肃的科学态度、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很高的专业水平,做不得丝毫表面文章,容不得半点敷衍与浮夸。这对每一个企业领导,无疑都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该内容可能有会员内容,需要登录查看全文,点击这里在顶部登录
关于我们 | 产品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赛尼尔法律声明 | 研究成果 |

Copyright @2024 北京赛尼尔风险管理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08011004号
电子邮件:snr5151@139.com/peixun@senior-rm.com QQ群:149389907 联系方法:86-10-5126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