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法律风险管理网

用户名:  密码:       忘记密码   会员须知

86-10-51261126

侵权索任法实施后人民银行征信工作面临的法律风险

2011/1/23 字体: 来源: 作者:

     摘 要:《侵权责任法》将自2010年7月1日起施行。该法关于“侵权人因同一行为应当承担行政责任或者刑事责任的,不影响依法承担侵权责任”等条款,加重了行政机关的法律责任,将对人民银行征信管理等行政管理职责产生全面深远的影响。本文分析了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采集、披露、处理等环节人民银行可能遏到的侵权责任风险.提出了信息采集范围法定、出错征信信息责任界定、完善征信相关法律制度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征信;法律;侵权
  
  一、《侵权责任法》有关条款对征信工作影响深远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自2010年7月1日起施行, 该法律的实施对人民银行 信工作将产生深远影响。在《国家赔偿法》(1995年实施)之前,国家机关侵权公民权益,依照《民法通则》(1987年实施)第121条规定执行,“罔家机关或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中,侵犯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rj从《国家赔偿法》制定生效,国家机关承担行政责任需依照《国家赔偿法》执行。但当前《国家赔偿法》第二章第一节所规定的情形并末保护:(1)公民在生命权、健康权、人身自由权之外的其他人身权利,如姓名权、肖像权、人格尊严等,也不保护公民因被限制人身自由之外的其他原因所侵害的名誉权、荣誉权;(2)法人或其他组织的人身权,如企业法人、合伙企业、个体工商户的商誉:(3)知识产权中的人身性权利,如署名权等。对超出《国家赔偿法》规定范同之外的行政责任,是否适用民法的规定,法律并无明确规定。相关法律条款与国家机关责任认定见下表。
  相关法律条款与国家机关责任认定列表法律 实施日期 条款 责任第121条国家机关或者国家机关工i 1987 作人人的员合在法执权行益职造成务中损,害侵的犯,应公当民承、法扣 民事责任民事责任第2条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国家 员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 行政责任(不含名誉赔偿法 1995 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 受害 权等精神赔偿)人有依照本法取得国家赔偿的权利。
  侵权 第4条侵权人因同一行为应当承担 可能同时承担行政责任法 2O1O 行政责任或者刑事责任的,不影响依 责任和民事责任(包法承担侵权责任。 含精神赔偿)但《侵权责任法》第四条明确规定了“侵权人[大1同一行为应当承担行政责任或者刑事责任的, 不影响依法承担侵权责任”。侵权责任主体既涉及民事主体,又可能涉及国家行政机关, 此,人民银行理论上存在可能承担侵权责任的风险。《侵权责任法》第二条规定的侵害的民事权益包括了姓名权、名誉权、荣誉权等。因此,对于侵犯公民的名誉极等权利的情形.国家机关应承担侵权责任。如果人民银行披露的征信信息失真导致权利主体人的名誉权或企业的商誉受损(还可能间接导致财产损失).则人民银行有可能面临权利主体人侵权诉讼的风险, 甚至可能同时承担国家赔偿责任和民事赔偿责任。
  二、《侵权责任法》框架下征信工作的法律风险
  (一)征信信息采集的风险由于征信信息的采集可能涉及个人隐私信息,一旦个人隐私信息泄漏,将会侵害个人名誉权,从而违反侵权责任法。我国《宪法》第38条、39条、40条分别规定了公民的一般人格权、住宅自由权、通信自由权,条文中没有明确规定“隐私权”,但隐含着对隐私权的认可与保护: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40条第一款及《关于审理名誉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1993年8月7 日)中都规定了以侵害名誉权涵盖隐私权 足,当前我国个人信用信息保护法和隐私权保护相关法律的缺位, 导致我国法律对一般隐私权定义的缺失. 使得个人隐私信息与公共信息难以区分,征信信息采集范同界定不清,个人隐私信息存在受到侵害的风险。特别是在《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暂行办法》(以下称《个人信州办法》)没有明确规定采集范围的情况下.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存采集非银行信用信息时可能会冈为采集了公民非公开信息而侵犯公民的隐私权,由此承担侵权责任:当前介业和个人征信系统不仅采集信贷信息,还采集了部分住房公积金缴存信息、电信欠缴费信息、法院诉讼判决信息等,对于此类部分属Practice of C entraI Bank于非政府公开信息的非银行信息.如果披露方式不当.给权利主体人带来经济或人身权益损失. 极有可能面临权利主体人的侵权诉讼。
  (二)企业信用信息的披露风险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以下称“企业征信系统”)从2006年正式运行以来.在防范金融风险.促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方面发挥了 大的作用, 但当前企业征信系统管理办法迟迟未能出台, 企业征信系统管理存在多种潜在的操作风险。《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管理办法(L~~i-)》只对金融机构查询的情形进行了规定,但没有关于国家行政机关执行公务时查询的条款, 也没有关于企业授权委托担保机构等中介机构代理查询的条款。实际操作中人民银行需要协助其他国家行政机关执行公务,查询企业信用信息。但哪些行政机关有权申请杏询企业信用信息、杏询规程如何。缺乏相应法律规范。倘若企业信用信息被用于其他目的造成企业权益损失,可能面I临侵权诉讼。
  (三)个人信用信息的披露风险一一是查询机构范围。《个人信用办法》有关查询管理的条款只是规定了商业银行套询个人信用报告所遵循的原则, 但并未对国家行政机构执行公务杏询个人信用报告的情形进行规定。尽管《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个人信用报告查询业务操作规程》第七条规定,“县级以上(含县级)司法机关和其他依据法律规定有查询权限的行政管理部门(以下合称司法部门)可到当地的查询机构申请查询相关涉案人员的信用报告”。该条规定中“其他依据法律规定有查询权限的行政管理部门”
  指向不明,实际操作比较困难。按照《行政监察法》、《审计法》等规定,监察部门、国家审计部门等执行国家公务时.其他有关部门应给予配合,但其他行政部门如财政厅、司法厅等部门要求查询个人信用报告时.是否也需给予配合,尚需进一步明确。如披露对象不当,也存在侵权的风险。二是委托代理查询。在本人不能亲自来查询的情况下. 委托代理人查询其个人信用报告成为便捷的选择,但《个人信用办法》中缺乏关于委托代理查询的条款。尽管《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个人信用报告查询业务操作规程》第六条对委托代理查询的情形进行了规定,但该条款中委托人授权查询委托书没强制要求进行公证. 使得个人信用报告存在被他人恶意代理查询的情况,从而侵犯权利主体人的权益。
  (四)异议处理风险虽然《个人信用办法》对人民银行征信管理部门、征信中心及商业银行的异议处理职责进行了规定,但个人信用信息异议处理的环节较多, 只要某一环节出现问题.必然会影响异议处理的周期,如果由于异议处理超期造成消费者损失.人民银行也因此面临遭受侵权诉讼的风险。目前征信系统的非银行信息采集项目已涵盖公积金、电信、环保、法院、质检等众多种类.涉及多个政府部门,《个人信用办法》仅对商业银行的信息报送、纠错提出了要求,而电信、环保等信息采集仅靠部门之间的协议来规范和约束, 人民银行对非银行信息报送单位没有检查、督导的职权。但是如果采集的信息发生错误,或者数据更新不及时,影响到企业和个人信用报告的真实性,就可能侵犯信息主体的权益.人民银行征信管理部门作为监管 ,可能面lIi;i侵权责任。
  三、规避侵权责任法产生的法律风险的相关建议
  (一)明确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的法律定位《个人信用办法》第二条规定,“中国人民银行负责组织商业银行建立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以下简称个人信用数据库),并负责设立征信服务中心,承担个人信用数据库的日常运行和管理”, 按照此办法.征信信息的采集、加工、处理和披露等行为属于人民银行的行政行为.如果其过程中发生行政后果,人民银行可能既需要负行政责任,又需要承担侵权责任。不过事实上,自2007年开始。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就作为人民银行直属事业法人单位, 承担着 信系统的建设和运行维护工作。《个人信用办法》中关于人民银行建立个人信用数据库的陈述、人民银行与征信(服务)中心在征信系统运行和管理中的关系已落后于目前的业务实践。在征信中心承担征信系统建设和运行维护职责的情况下.人民银行作为管理机关,不应承担有关征信信息处理过程的行政或侵权责任。因此,有必要对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的法律定位进行明确, 由征信中心对外承担有关征信信息处理过程的法律责任, 以经济法硕士论文避免机关法人权责不明晰的情况。
  (二)信息采集范围应当法定《侵权责任法》第七条规定,行为人损害他人民事权益.不论行为人有无过错,法律规定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的,依照其规定。尽管征信信息采集不需要征得个人同意是很多已建立征信制度国家的普遍做法,但如果采集的征信信息在披露使用过程中侵害权利主体人的人身权益.行为人应承担侵权责任。因此,应尽快出台信息主体权益保护法律制度、 信监管法律制度等法律法规,对征信信息的采集范同进行明确规定,保护个人隐私信息、企业商业秘密不受侵害。当前,对于电信欠费、法院诉讼等非银行信用信息采集工作.应当本着谨慎合法、重点突破、有序推进的原则,在《中华人民银行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允许的范围内逐步展开,推动征信体系健康稳定发展。
  (三)出错征信信息的责任界定一是信息出错过程责任划分。尽管《个人信用办法》从制度上对征信信息的准确性进行了要求,但由于数据来源的多样性和技术条件的限制。企业和个人征信信息难免出错。企业和个人信用报告是征信中心提中央银行实务 一供的征信产品,商业银行是,JF信信息的来源,如果消费者因为征信产品遭到损失。侵权责任应由谁承担,需要从制度上予以明确。除银行信贷信息外,电信、环保等非银行信息采集仪靠部门之间的协议来规范和约束.信息 错过程责任难以划分,信息纠错时效难以保障,在出现侵权责任时,也存 该内容可能有会员内容,需要登录查看全文,点击这里在顶部登录
关于我们 | 产品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赛尼尔法律声明 | 研究成果 |

Copyright @2024 北京赛尼尔风险管理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08011004号
电子邮件:snr5151@139.com/peixun@senior-rm.com QQ群:149389907 联系方法:86-10-5126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