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法律风险管理网

用户名:  密码:       忘记密码   会员须知

86-10-51261126

微博时代:银行法律风险不得不防

2011/5/16 字体: 来源: 作者:

    “这年头,没个‘围脖’,还真不好意思跟人家打招呼。”这是国内某知名微博网站的广告语,很形象也很贴切,从侧面说明了现在微博的火爆。时下,对于很多商业银行而言,微博也都成为了一种简单快捷、低成本的品牌宣传推广和营销方式,可以拉近客户与银行间的距离,因此,很多银行纷纷加入了织“围脖”的行列。
  但是若从法律角度分析,微博对银行而言也是一把双刃剑,既有积极的方面,也有消极的方面,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一方面,银行主动利用微博进行宣传、营销,若行为不当可能引发相关法律风险,例如,银行微博披露信息不实对客户造成误导,或者在不恰当的时间段和场合披露不应披露的信息等;而另一方面,在全民微博的大背景之下,银行也可能受到一些牵连,从而产生法律风险。就后者来说,笔者认为有以下风险值得关注:一是“被微博”的法律风险。即行为人假借银行名义开通微博,进而在微博上发布一些不实信息,误导社会公众,甚至骗取钱财;二是“被侵权”的法律风险。即行为人通过微博平台实行侵犯银行商业秘密、著作权等的行为;三是“被扩大”的法律风险。与银行相关的一些负面的情绪和评论在微博上很容易被广泛传播,进而对银行产生不利影响。当然,除上述情况外,还可能有一些笔者并不掌握的法律风险,潜伏在“微博浪潮”之中。
  今年年初,笔者就听到这样一个事件:1月29日,微博用户@术术在其个人微博上抱怨,其持有的某行信用卡无法在英国使用,并与@洪晃ILOOK、@李承鹏等微博红人就此展开对话,其的这种原本个人化的“碎碎念”经广泛转发和评论后,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一场博友对银行的“声讨”。透过本案不难发现,客户在银行遭遇“闹心”事后若未得到及时满意解决,会在微博上宣泄个人情绪,而这种宣泄经过网友的转发和评论后,会在很大范围迅速传播,使得个例纠纷演变成群体性情绪和纠纷,令银行面临诉讼和声誉风险。
  那么,银行该如何玩转微博、避免相关法律风险呢?笔者认为,首先银行相关工作人员应更多的研究互联网,把握微博使用的规律,将银行微博经营成为银行发布信息、进行产品服务宣传、树立良好社会形象的平台,与社会公众之间进行良性的信息互换。其次,银行应建立基于网络环境的监测机制,一旦发现网上有人以银行之名发布信息甚至行骗的,应及时采取相关措施;发现有客户出现不良情绪和投诉的,应当迅速作出反应,及时与客户和媒体沟通。再者,银行要将微博客户投诉作为一种客户和社会公众对自己的监督渠道,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并积极做好沟通工作。
   
该内容可能有会员内容,需要登录查看全文,点击这里在顶部登录
关于我们 | 产品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赛尼尔法律声明 | 研究成果 |

Copyright @2024 北京赛尼尔风险管理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08011004号
电子邮件:snr5151@139.com/peixun@senior-rm.com QQ群:149389907 联系方法:86-10-51261126